中国资产当前观点
当下市场分歧巨大,海外投资者对中国市场极为悲观,在这里我们向大家汇报一下我们最新的观察和观点,供大家参考。总体而言,我们较市场对未来中国头部资产的回报更加乐观,并认为情绪拐点正在临近,理由如下。
一、 多类中国资产估值重回低位,中概尤甚
以下两张图展示了当前与2022年10月底的静态估值相较于2018年底部时的估值变化与盈利贡献,我们观察到:
(1) 中国市场整体估值接近去年10月底的极度悲观状态,考虑最近两个季度的盈利增长情况后,目前的离岸市场估值水平和去年十月底相比非常接近,部分资产甚至更低。
(2) 中概互联网指数被严重低估,去年10月底以来其盈利提升显著,而估值同期下降20%,显示出基本面与市场定价的严重背离。恒生科技指数与中概互联网指数有类似情况,当前恒生科技PE-TTM为24.2倍,而2022年10月底PE-TTM为33倍,当前估值相比去年10月底还低26%,主要源于企业盈利的连续改善。
(3) A股大盘指数、恒生指数略有修复,与去年10月底部估值提升10~15%;中证1000代表的A股小市值公司有高估嫌疑,与去年10月底相比盈利向下而估值提升最大。


数据来源,旭松投资
二、股债收益差见底,多家头部企业持续大额回购
从股债收益差数据(下图)来看,股债收益差又回到了接近-2X 标准差的位置,可以说已经反映了非常悲观的经济和基本面预期。与历史的2016年1月、2018年底、2020年3月及2022年10月等多次历史底部时发出类似的信号。

这与上市公司基本面的走向出现背离,根据高盛统计,一季度MSCI中国指数整体的业绩增长达到了18%,主要由大公司如央企、互联网龙头等带动,其盈利和现金流超预期的强劲,对二季度的指引也明显好于大盘。历史上看,是基本面而非情绪决定了市场的未来走向,而上一次类似情形发生在去年四季度。
近期多家头部公司持续回购,回购目的是长远的提高股东价值。整个港股今年累计回购300亿,创历史同期新高。腾讯在2022全年累计回购338亿港币,回购股份已被注销,今年至今累计回购78亿港币,阿里抛出近200亿美金的回购计划,其中Q1已完成19亿美金的回购。
三、外资情绪底,资金继续流出可能性较小
根据彭博数据显示,海外分析师对中国企业未来2年盈利预测又回到了去年末的位置,海外投资人对中国资产的配置再次回到了历史的低位,从fund flow来看,相比历史平均配置处于超卖1.5个标准差。从历史上看当新兴市场的fund flow低到一个程度后,之后由于某些因素导致的流入(例如中国新一轮大规模刺激)会比较迅速地推动股市往反方向波动。
综上,我们判断中国经济仍处于弱复苏过程之中,诸多头部公司的盈利已经率先回到增长轨道。另一方面投资者普遍关心的诸多宏观不确定性,也已在市场定价中予以较为充分的体现。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真正的底部都是在普遍悲观的时机出现。我们相信对长期价值投资者而言,当下是以折价买入中国优质资产的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