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松观点:对新冠疫情全球蔓延的市场看法
随着疫情向全球多个国家蔓延,威胁多个国家的经济及公共卫生安全,我们在此分析和分享我们对市场和组合的看法。
一、国内外疫情及中国市场的相对确定性
目前总体来看,中国的疫情已经得到很好的控制,2020年3月8日,中国新增确诊案例为40例,是疫情爆发以来的最低数字。未来除了继续防范输入性风险,可以说中国已经基本打赢了抗击疫情这场战争。当前中国的日煤耗已经达到春节以前正常水平的七成,湖北省外的外务人员基本全部返岗,国内的生产和供应逐步恢复。同时政府已经采取了更为积极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预期未来在新旧基建方面会陆续加码,房地产政策也有微调的机会。
但是另一方面,海外疫情发展快速,目前态势类似一个多月前的中国。目前累计已有30000余例海外确诊案例,至少104个国家和地区出现了感染病例。全球疫情的变化不仅对于实体经济需求和供应有直接的影响,而且对全球市场风险偏好也有重要影响。
从国内经验来看,1月22日武汉封城1个月后防疫效果就很明显,国外反应慢,但韩国、新加坡等地经验也显示类似曲线。有中国的成功经验在前,我们预期其他发达国家的措施会很快跟上,例如目前欧洲部分地区已经开始封城。实际上对全球资本市场最关键的是美国疫情发展会如何,我们的判断是中性假设下需要1到2个月完成有效控制。
至于疫情对经济的拖累,根据中金公司的研究报告,如果海外能在3月末之前就采取较为全面的隔离防护措施,疫情预计在5月进入“平台期”,在这种情况下疫情将压低2020全球增长约1个百分点、拖累中国全年GDP 1.5-2个百分点。如果海外没能采取严格措施,疫情要等到气温上升和/或疫苗研发并量产,美国将可能陷入衰退(2个季度以上的负增长),将拖累2020全球增长约2个百分点、拖累中国全年GDP 3-4个百分点。因此经济究竟何时能够见底回升,各国政府防控疫情的措施以及特效药或疫苗问世的时间和量产是需要跟踪的重要变量。以上是在没有考虑各国正在及将会采取的货币财政刺激措施的静态评估。事实上,各国政府都已经在采取或将采取各种政策应对,3月3日美联储紧急降低利率50个基点到1-1.25%,预计3月中议息会议上将进一步降低利率,美国十年期国债利率已经下降到1%以下,明显降低了企业的债务经营成本,其它各国政府也在采取各项措施,因此疫情实际的影响应当低于静态的计算。
二、 对油价的看法
上周五OPEC会议联合减产谈判破裂,超出市场预期,导致美、布原油大幅低开,沙特又宣布将轻质原油出口价格下调6-8美元/桶,OPEC有可能接下来进入价格战模式。
我们对油价总体持有悲观的态度,原因是类似的场景曾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半段重演过。当时的新增供给主要来自海上油田,和过去几年美国页岩油对油价的影响有类似之处。而OPEC在减产挺价一段时间后,为了保障市场份额而不得不选取价格战以期待供给自然出清。当然地缘政治的恶化可能导致事件性扰动,但总体上这个油价的博弈过程刚刚开始。
三、 对组合的看法
在过去两周国际疫情发展愈发加速的情况下,尽管中国的情况在好转,但宏观面的系统性风险在上升。我们预计市场短期还会比较波动,但市场可能低估了政府逆周期调整的能力。另外油价的下跌对中国经济是显著的利好,相当于全面减税,同时也打开了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空间。因此未来随着对外围疫情发展能见度的提升,我们预计中国股市将率先反弹,跑赢其他主要市场。历史上看,全球股市类似的快速调整也伴随着风险的释放,这个时候我们更多应该保持谨慎,但也不用过度悲观。在做好下行保护的基础上,继续留意和发掘市场中的结构性机会。